当前,中国正积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将继续坚持互利共赢和对外开放原则,不断提高农业贸易发展的确定性、有序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
一是挖掘农业对外开放潜力,积极、稳妥、有序地扩大农业对外开放。顺应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以及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高端食品,以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的优质农资、农机具和高新技术,推动实现更大程度的市场开放。
二是加强与各国的涉农政策协调,共同促进农业贸易条件更加便利。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重点,加强国家间农产品贸易发展战略与规划对接,构建农业贸易政策对话平台和贸易促进平台,强化涉农技术性贸易措施协调,着力推动农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和认证结果互认,妥善解决贸易纠纷,使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更加顺畅。
三是积极参与农业贸易规则制定,促进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农业国际贸易秩序。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世贸组织在农业贸易规则制定中的基础地位,积极推动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争取早日建立公平和以市场为导向的世界农业贸易体制,实现多哈回合发展授权。我们赞成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关键是要维护开放、包容、非歧视等世贸组织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保障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和政策空间,解决现有农业规则不公平和不平衡等问题。我们对建设开放透明、互利共赢的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安排持积极开放态度,为深化农业贸易合作创造稳定、可预期的外部环境。
四是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农业贸易与相关领域协同发展。我国农产品市场规模和农业产业体量均居世界前列,我们将依托这一优势,在为世界农业提供增长空间的同时,推动农业领域的双向投资,扩大农业服务贸易,促进农业贸易投资一体化,使农业经贸合作与科技合作更加平衡。特别是要更好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健全与国内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农业贸易政策体系,继续通过农业贸易的发展为产业振兴和农民生活富裕提供有力的外部保障,以高质量开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团队在建成玉米数字化育种和小麦赤霉病高通量检测体系的基础上,2019年集中挖掘筛选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抗条锈病基因和水稻抗稻瘟病基因,并对368份小麦种质资源和黄淮区378份水稻资源进行抗性基因检测,已获得经验证可用的小麦抗病基因分子标记6个,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8个,同时筛选到含有目标基因的载体亲本近50份,这些亲本已在育种企业亲本配组上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团队还持续开展技术服务,年检测样本量达5000个,检测通量升至300万次/年。团队利用糯质基因wax、半糯基因Wx-mq、香味基因fgr有效功能标记筛选技术,先后选育了“南粳505”“圣香18”“圣糯1号”等优质水稻新品种,并通过山东省审定。
为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团队日前在济宁水稻试验基地成功举办了“作物分子育种服务平台”成果现场技术观摩展示会,展示了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并围绕稻瘟病抗性提高、稻米品质改良、DNA指纹鉴定等实际问题对接种业企业开展研究、服务,初步建立了水稻DNA指纹鉴定技术服务体系、稻瘟病抗性评价体系及优良食味稻米高效筛选技术。